搜尋此網誌

2018年5月31日星期四

(17) 中文大學辮子路鬼故來由

香港中文大學「辮子路鬼故」風行多年,1995年已有人改編為恐怖片《夜半一點鐘(第二單元),2009年又成為海洋公路「哈囉喂」宣傳片題材。按維基百科,鬼故內容大致如下:
香港中文大學鄰近前九廣鐵路(今港鐵東鐵線),該鐵路連接中國大陸。六十至七十年代,大陸正值文化大革命,一些大陸人為偷渡到香港,會匿藏於火車,抵港後跳車逃走。相傳辮子姑娘在中大附近路段跳車時辮子被勾住,結果頭皮、臉皮撕裂慘死。現時中大的「環迴路」別稱「一條辮路」,據說就是事發地點,辮子姑娘的冤魂不時在附近徘徊。它的特徵是沒有五官,面孔與後枕一樣,也是一條大髮辮
按香港《太陽報》報道,此則故事「早於七十年代已開始流傳」(七月河:〈中大校園猛鬼出籠〉,2005年11月2日)

本人是保良局李城璧中學舊生,2010年畢業。約2009年,張志義老師在中史課堂提到辮子路鬼故其實由他的師兄無中生有。我對其說印象深刻。近年又喜歡用文字做記錄,為後世傳檔,故事隔多年,2017年12月20日上午9時回校訪張老師進一步詢問詳情,得出以下數點:

1. 張志義1984年入讀中大歷史系,當時辮子路鬼故已在校園盛行。

2. 始作俑者全名袁貞偉,1975年畢業於中大地理系(崇基書院),曾在浸會大學任職講師,後來供職於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,再轉投保良局姚連生中學,約2012年退休。張志義老師1990-92年在伍若瑜中學任教,與袁共仕,對方在閒談間透露杜撰鬼故的往事。按其畢業年份,與《太陽報》所言吻合。

3. 張志義強調,袁貞偉只是眾多編者之一,「團隊」骨幹是中大地理系的學生。

查網上資料,袁貞偉編有香港中學會考(HKCEE)教材《地理議題探索》,2003年由香港文達出版社出版。另外,他似乎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北角堂的教友,2017年4月完成轉堂禮(原屬九龍城浸信會),但不肯定是否同名同姓的另一人。故2017年12月21日發電郵至循道衛理北角堂:

敬啟者:

  本人是一名業餘歷史愛好者,正研究一則沙田歷史,需要一位名為袁貞偉的先生的幫助。搜尋資料,得悉 貴教堂一位教友亦叫袁貞偉(本年4月16年完成轉堂禮),可惜無法與他聯繫,只得拜託 貴教堂向他轉達以下訊息:

  袁先生,如果閣下畢業於中文大學地理系,又曾執教於姚連生中學,則是我在尋找的人。我殷切期望與閣下對談15分鐘,請教一則沙田掌故。如蒙俯允,請賜告電郵或電話,以便聯繫。若不稱便,亦盼賜告週日崇拜之時間地點,我願前來拜晤。本人電郵為(從略),電話則為(從略)。專此。佇候示覆。

  此致
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北角堂


XXX 謹啟

同日,接職員回覆。

X先生:

我們不知你找的是否他,已將你電郵轉給袁貞偉先生,待他自己回覆你。

北角堂
梁小姐


至今未有回覆。

此外,王娟《民俗學概論》(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1年,頁69)亦有相似鬼故:
(迷信傳說)是關於精靈鬼怪的傳說,是對民間信仰和迷信的印證〔……〕遇鬼是一種常見的傳說類型,例如在許多城市中都可以聽到這樣一個傳說。講的是一個人夜晚回家的時候,在一個小胡同裡常看見前面有一個身穿白衣、梳著一條大辮子的苗條姑娘。一天,他決定緊走幾步看一看姑娘長得什麼樣子。超過姑娘後,這人回頭一看,嚇得魂飛魄散,原來姑娘的前面也是一條大辮子
「鬼魂沒有五官」這個核心橋段與辮子路鬼故一致,只是歷史背景被刪去,令故事變得百搭,可以安放在任何城市(即使在日本、美國亦無妨),亦避免觸碰大陸政治禁忌。

王娟謂「許多城市中都可以聽到這樣一個傳說」,可能是二千年後經互聯網由香港傳入大陸,再被改編。但又可能是袁貞偉等人編造故事已有所本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