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靖琳:《北大遊學:180天記憶寶盒》
香港:藍出版,2011年7月。
2016年8月中旬讀畢,由公共圖書館借得。
查出版社網站,該書係自資出版。作者簡介如下:
黃靖琳,中大中文系畢業生,現為香港全職中學教師。作者希望在畢業前拓闊視野,藉着大學交流計畫,與10個中大同學一起到北京大學遊學,親身感受首都北京,以及其他地方的魅力所在。同時,作者希望透過此書分享自己學習、遊玩和交流當中的一點一滴。以上不見書中,故抄錄於此。書中多次提到香港中文大學,與簡介互證。如〈自序〉前頁下方有簽名相片一張,署名“from CUHK”;頁96又謂自己「代表香港中文大學於北京國際教育博覽會做工作人員」。頁116謂「北大學生最多修二十五個學分,中大最多修二十一分,某些學系如中文系的上限更是十八分」。
頁158〈特別鳴謝〉謂「盼望能用文字和圖片把記憶從時光機中找回來」,故知本書係事後編寫,而本書出版時間爲2011年7月。據頁146〈奧運狂熱〉,作者實際出遊時間爲2008年。2011年,作者該已畢業,正任職中學教師。
按其目錄,全書分成四章:北京以內、北京以外、北京生活、北京文化。
北京以內(頁10-49),專寫北京各旅遊景點,如故宮、頤和園、798、王府井、盧溝橋等。
北京以外(頁52-71),專寫哈爾濱、西安、青島、大連的旅遊經歷。作者並非長留北京,不時搭火車往其他城市。二月底去哈爾濱,五一假期去西安,六月考試結束後去青島。
北京生活(頁74-129),各左上角書耳誤印「北京文化」,當改作「北京生活」。此章專寫天氣、衛生、飲食、交通、教育等,對旅遊或留學者較為實用。
北京文化(頁134-158),專寫書店、奧運等,比重最少。
全書收錄多幀相片,文字不多,很快讀完。作者思想樂觀,朝氣充沛。對大陸社會偶有批評,但不刻薄,亦不時稱讚。茲列舉主要批評如下:
- 頁19,批判大陸人迴避自己的黑歷史,有如他們日夜鞭撻的日本人。
- 頁71,批判大陸城市裝飾擺設(如巨型啤酒樽)欠缺文化內涵。
- 頁80-81,批判北大澡堂不設浴簾,與及女學生赤裸上身在宿舍走廊活動。
- 頁87,批判大陸火車制度,售票員態度惡劣、「無座票」阻塞逃生通道。
- 頁93,批判大陸大學家長式管理,如夜晚斷電、禁止擁有個人電腦等
- 頁98-102,批判北大教育的隨意性,如考試沒有正式時間表和試場、沒有嚴防作弊、補考制度不公平、籠絡教員可調整成績等。
- 頁148,批判鳥巢安排不善,如座位未拆膠套、附近沒有食肆、人手不足等
書中段落偶爾重疊,蓋自資出版,校對不精。不時有「圍威喂」內容,如頁154〈攝影狂熱〉,其圈子內的人才會讀得明/有興趣讀,純屬自high。
對即將前往北京大學讀書的人,頁74及後比較實用,如頁92談宿舍制度、頁98談大學考試、頁110談北大學生、頁117談功課安排、頁118-124更有課堂實錄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